绘就发展蓝图 促进互利共赢

发布日期:2023-12-16 来源:企业文化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为推进经济全球化、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10年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充分的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深耕澜湄、放眼全球,推进基础设施联通、规则标准融通、人文民心相通,推动能源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着力推动电网相互连通。认真履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职责,建设10余回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跨境线路,与越南、老挝、缅甸电网紧密互联,累计电力贸易电量超过7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规模占比超90%。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投运中老铁路外部供电项目。建设智利首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共享超高压创新技术。

  着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倡议发起澜湄国家、中日韩等区域性电力企业高峰会议机制,累计签署43份对外交流合作协议;发起成立澜湄国家调度技术联合工作组、澜湄区域电力技术标准促进会;累计主导发布国际标准18项,在编国际标准18项,外文版企业标准29项,能源电力规则标准“软联通”水平显著提升。

  着力实施暖人心项目。把越南永新燃煤电厂等境外项目打造为精品工程,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妥善完成11个移民安置点建设。援建2所“中老友好学校”,帮助完善当地医疗和教育设施。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为澜湄区域培养出数百名熟悉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理念的国际电力专业方面技术人才,成为增进友好关系、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海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10年来在共建国家实施了2600多项工程,境外业务累计签约额超2000亿美元,海外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球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迈出稳健步伐。

  以精益建造助力基础设施“硬联通”。中建集团精准把握当地发展需求,高标准建设重点项目,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集团承建的中巴经济走廊PKM高速公路、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获得所在国政府高度肯定,成为当地人民的“梦想之路”。

  以创新发展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中建集团积极对接融合国际标准和规范,利用智慧建造、绿色建造技术,提升项目建造效率和质量。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图卡学园项目整体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实现了绿色环保、舒适安全的目标。阿联酋伊提哈德铁路项目修建了70多个涵洞供动物穿行,开发了50多公顷鸟类觅食区,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以务实行动积极融入“心联通”。中建集团聚焦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热情参加共建国家民生工程,建设了博茨瓦纳马哈拉佩水厂、肯尼亚内罗毕公园路保障房等重点项目。

  中建集团坚持属地化经营,每年为属地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在埃及、阿联酋等10个国家建设“鲁班学院”,累计为数千名外籍工程师、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与共建国家人民建立了深厚友谊。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坚定不移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拥护者、践行者和贡献者,既致力于高质量运营一批标志性平台项目,又积极促进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

  中国诚通长期担任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单位,投资超4亿美元高标准建设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打造中俄最大的经贸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现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中资企业170多家,为当地创造1.2万余个就业岗位,每年拉动双边贸易额约50亿美元。我们在中国香港高水平建设境外资本运营平台,近3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0余个,涵盖绿色能源、仓储物流等领域,有力支持国资央企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诚通开展特色精品国际贸易,与具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国家进行广泛合作,进口铁矿、铬矿、木浆等资源产品,出口新能源电池、高端纸制品等优势产品。2022年,中国诚通与8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贸易往来,进出口总额达23.6亿美元,带动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增进当地人民福祉。

  我们以基金和股权投资助力共建“一带一路”优质项目落地实施。通过旗下国家级基金,中国诚通投资境外项目金额超200亿元,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矿产资源等领域,支持中央企业加强科学技术合作,培育新兴起的产业。此外,中国诚通作为国家管网、中国物流集团等5家一级央企的重要股东,积极发挥股东作用,协同推动这5家企业加快国际化布局,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培育新动能。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建设了一大批“一带一路”重点工程。目前,中国中铁海外业务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大建筑承包商之一。

  基础设施“硬联通”,积极塑造中国建造新名片。中国中铁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包括印尼雅万高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匈塞铁路、孟加拉国人民“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非洲首条运营的现代化城轨亚的斯亚贝巴轻轨等。同时,我们自主研制的盾构机出口到法国、奥地利、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规则标准“软联通”,积极构建中国标准新范例。中国中铁积极开展双多边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兼容互通的标准体系。比如,我们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当地国情,以最经济的工程方案进行铁路设计施工,建成了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本月刚刚开通的印尼雅万高铁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

  民生文化“心联通”,积极树立中国企业新形象。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中国中铁不断深化与共建国家政府、媒体、智库、行业组织、社会机构的交流合作,与共建国家的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近年来,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到访中国中铁总部,多位外国知名博主探访中国中铁承建的雅万高铁、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等标志性工程,相关联的内容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网民点赞。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积极做出响应倡议,致力于“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

  聚力相互连通,争当美好生活创造者。中交集团紧密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相互连通布局,聚焦“大交通、大城市”主责主业,建设了以肯尼亚蒙内铁路、尼日利亚莱基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等重点项目为代表的致富路、连心桥、发展港、幸福城,促进了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聚力创新驱动,争当科技发展引领者。中交集团坚持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在高原冻土、离岸深水港、深埋沉管隧道、超大直径盾构等领域牢牢掌握一批世界领先技术,制定公路、水运、疏浚等行业多项国际标准,带动中国企业、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聚力生态优先,争当绿色低碳先行者。中交集团坚持绿色规划、绿色施工、绿色运营,在发展各领域和项目过程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成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超过1000个。

  聚力民心相通,争当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者。中交集团以共建国家民生需求为导向,开展“繁华丝路·交筑美好”系列活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连续10余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为当地增加就业超10万人次,培养了数万名产业技术人才。

  未来,中交集团将继续热情参加构建“一带一路”立体相互连通网络,为建设开放包容、相互连通、一起发展的世界提供“中交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交力量”。

  10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逐步扩大,务实合作持续拓展。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目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覆盖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4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装机900万千瓦。国家电投充分的发挥光伏装机、新能源装机、清洁能源装机世界第一的产业优势,助力共建国家能源低碳转型、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2022年,国家电投境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147.8亿千瓦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495万吨,为项目所在国和地区贡献税收2.6亿元,提供属地化就业岗位超过5200个,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在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国家电投积极与中外媒体合作,共同讲述共建“一带一路”的动人故事——连续4年举办中国和土耳其跨文化交流活动,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等媒体对活动成果进行报道;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哈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及科学技术创新合作论坛,哈萨克国际通讯社等媒体发布报道;在马来西亚举办中马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发展论坛,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今年7月,人民日报社组织的2023澜湄合作媒体研修班参访团走进云南富源西风电项目,对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给予高度肯定。今年9月,30余个国家的近300家海外媒体对国家电投举办的2023亚洲绿色低碳发展圆桌论坛进行报道。通过一系列新闻媒体报道和交流活动,国家电投致力于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推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

  “可别小看村支书这个岗位,责任大着呢。这几年在村上干,我一直努力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深感‘群众利益无小事’!”12月10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红塔村,3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千劳谈到基层工作收获时感慨颇深。

  在新石器时代,人发明了绳子和编织的技艺。大约距今五千年前后,人把绳子做成缰绳,套在了牛马等大型动物身上,让它们成了牲畜。人们驱使牛耕地,驾驭马奔跑。人也转变成了农夫、牧人或骑手,由此开启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主导的时代。

  南海海下1500米的幽深处,能见度极低,一只机械手却可以灵活地搬运沉船中的瓷器。只见它精准地靠近一个瓷瓶,轻轻地拿起,转动方向,稳稳地放入旁边的蓝色收纳筐中,熟练程度几乎和人的手臂相同。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这为我们加强耕地保护、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重要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因为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都息息相关,十几年来,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慢慢的升高。浙田几年前就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联合建立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了博士生科研基地。

  2022年,国际科学团队完成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说,现在成本降低后,很多以前舍不得测的基因组类别现在都能测序了,比如疾病基因组、药物基因组等。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日发布的北极年度气候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北极的平均表面气温是自1900年以来第六高,夏季地表气温创有气温记录以来新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驱动产品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培养用好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丁冉建议,对一些从事长周期基础研究的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应适当放宽博士后进出站的年龄限制。

  统筹不仅限于区域内,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创新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远近闻名。统筹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要从体制机制、要素流动、产业协作等方面实现更高效的协同联动,凝聚促进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合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的融合发展,将激活科学研究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帮助破解更多科学密码。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表明,使用生物疗法能控制哮喘重症。

  《自然·电子学》12日报告了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AI与数字化的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度的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福祉。

  • 官方公众号

    官方客服

    版权所有©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联系电话:0791-8863803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361号 

    备案号:赣ICP备1801499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