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建筑范例6篇

发布日期:2023-10-13 来源:建筑环保产业

  现代社会基本已确定进入工业化的时代,生活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并且排放出大量废弃废物,人们所居住普遍的建筑不能只简单要求坚固好看耐用,建筑规划设计应该朝着绿色生态环保和健康方向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身边的环境是否生态健康,作为建筑规划设计者应该懂得如何迎合社会的需要,把实用、美观的建筑规划设计与绿色生态健康设计完美结合。

  “绿色”就是人类与环境共生,生态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含义,建筑设计要符合环保和生态的要求,使用的材料在达到功能要求的同时具有再生、耐用的特点,以求达到使得环境具有既安全又健康、及舒适又环保、方便的特点。绿色生态建筑通过设计、组织各种物态因素,使建筑ECO内部的物质能源可以有序、循环利用,最终到达低耗、低耗、不浪费、少污染的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自从1994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以来,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治理河流、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生态的政策,这一系列关于绿色生态的举措,标志着我国正在慢慢地建立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与评价的政策标准。说明我们国家政府和建筑单位已经慢慢地认识到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并投入实际行动,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任旧存在不少问题。

  1.对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理解有偏差不少建筑设计企业的领导和设计师认为绿色生态建筑就是在建筑物周围增加绿化,在内部点缀植物,建筑物节能就是生态建筑,也有的人觉得建筑平面重新划分就是生态建筑,这些看法停留在生态建筑表面是不全面的。2.生态建筑城乡差距大绿色生态建筑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城市做得较好,但是在农村做得还远远不足,城市和农村对生态建筑的认识、研究、执行差别大。关于绿色生态建筑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对农村地区例如东北地区的农村居住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绿色生态建筑系统没很好的结合深人研究,尤其在特定地区的人居、植物环境工程结合研究比较少。3.生态建筑缺乏广泛实践目前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和研究停留在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先进生态建筑经验层面,还缺乏对实际的工程进行计算机实践模拟和环境效果测试的分析。

  1.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遵循原则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可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考虑:一、依照自然环境来优化设计。首先要了解地段的天气特征情况,其次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建筑场地的朝向、定位、地势地貌、布局等,引导空气流动、评价阴影范围、顺应自然环境及保护自然环境。还要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资源。二、增强自然环境和使用的人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多将自然元素引入到使用者周围,建立自然采光系统增加自然采光,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创造开敞空间环境。三、考虑到将来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留有一定余地,节能减排、减少废物丢弃、不破坏环境,例如对沼气、水等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利用。四、保护自然环境植物,保证一定绿化覆盖率,尽量利用当地的材料及环境材料,形成当代乡土建筑。2.绿色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生态建筑不意味着一定要使用高科技,还需要对传统技术的适当改造。要视环境和建筑需要,而不是盲目使用高科技,在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下,考虑到选址合理,顺应气候环境条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再生环保材料、减少污染,提高材料的隔热、防晒和保持温度的功能。生态建筑是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循环利用的多技术集合体,不单单是建筑施工那么简单,因此就需要不同专业的工程师的互相配合。3.新能源的利用建筑规划设计中尽量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绿色再次生产的能源,他们用之不竭而且又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例如在房屋和大厦的设计中,利用太阳能集热板集热或者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建筑提供电能、热水、取暖各方面的功能,设计师应考虑环境及建筑的需要进来倡导、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4.新材料的选择新材料包括建筑中的玻璃材料、透明热阻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等等。这些材料比传统材料功能性更强、更加耐用、环保而且成本低,例如目前出现了吸热玻璃、低辐射玻璃、调光玻璃、可以屏蔽电磁波的玻璃等,设计时候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并采用这些新材料。

  现在全球都很注重对ECO以及生存环境的保护,追求合理设计、节能节排,以达到人类与大自然整体协调发展的目的。而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也慢慢的变成为市场需要和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作为建筑规划设计工作者应该多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内实际结合,为我国的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做出应有的贡献。

  [3]单广胜.关于现代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规划设计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06:142.

  前言: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通常来说,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即自然环境。

  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把传统的动植物研究扩展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其生与再生原则表明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关系,以及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有限性问题。

  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的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和煤炭等的依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能力,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种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并且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能够最终靠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品质、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 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建筑设计应强调“ 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3.1 基地环境的整体规划。建筑规划设计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组织各功能分区,使建筑群的能流、物流畅通无阻;从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能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考虑,建筑规划要走中小型化、花园化、智能化为一体的道路,提高绿地面积比例,降低能耗量;建筑整体规划应体现建造场地、植被的一体化;减少对资源的干扰和污染;建筑及装饰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对能源消耗和对空气、水污染的影响;全方位考虑建筑绿化,沿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绿化建筑,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立体的、广泛绿化环境,改善建筑小气候,使人类贴近自然。在生态的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城市建筑大系统相联系,使建筑内部难以消化的废物成为其它元素的资源。

  3.2 建筑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设计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量,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协调等,降低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太阳光、阴影,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建筑型体;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空间多样化、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变化余地,经过改造和装饰可以再生使用。

  3.3 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建筑外表面应考虑围护结构的热效率;设计规模恰当有效的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可选择的再生能源,形成与建筑空间使用配套的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系统,建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从节能出发做好照明、器具设备和电气负荷的最优化设计;考虑建筑空间的建筑材料中易挥发的有机成分,尽量减少微生物生长的机会,提供新鲜的空气,创造易于接近日光和公共适宜的环境,同时要考虑室内空间维修和清洁材料挥发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影响;建筑构造使用可循环或带有可循环材料(如钢材、铝材等)的产品,考虑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再利用,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为建筑物主人使用可循环设施提供方便,通过中水的再利用和节水装置,使生活污水排放量降到最低;建筑屋顶、地面、门窗要进行隔热处理;广泛应用建筑采暖节能、制冷节能、通风节能、照明节能等建筑节能技术。

  3.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在保温隔热的处理上,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处理,玻璃采用LOW-E玻璃等K值小的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护结构的能量交换,这样在建筑运行中节省了很大的能源消耗,同时在建筑屋顶处使用人工覆土可以减小屋顶的热损失;屋顶种植绿色植被既增加了绿化面积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广东飞来峡防汛生产调度中心工程:把绿色生态建筑理念运用到设计当中,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做到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绿色环境系统。让使用者身处建筑之中,也能感受建筑与绿色生态之间的交流。建筑外墙大面积运用了保温节能材料,可让能源消耗降低50%。合理运用周边的优越地理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绿色生态建筑的兴起是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建筑师应牢记“人类不可能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只可以设计生态系统的环境和整个系统。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建筑将为建筑师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

  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存在着大量的高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作为现代社会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功能稳定的组织结构,参与城市生态服务能力的效率变化,对提高生态人居系统健康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高效存在与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核心基础,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

  以往城市规划多从土地及空间配置出发,注重城市功能及交通优先,这种规划多以人的需求、便利为核心,将城市生态研究仅仅作为规划编制中的过程参考,往往具有明显的人为性、片面性。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推进绿色规划。以绿色理念指导城乡规划编制,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作为约束性条件纳入区域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并将绿色指标作为土地出让转让的前置条件。

  要打造绿色建筑,一定要对开发用地进行前期综合评价,包括生态环境、健康安全性、地质、古迹等方面,避开水源保护区和有土壤、空气、电磁等污染的地区。规划设计要保护用地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尽可能保持和利用原有地形,将开挖面积和植被破坏减至最低。保护和尊重人文环境和优良的城市空间尺度。

  前言:随着当今社会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建筑已成为现代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生态建筑在能够满足人们各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植业、环保、能源等高科技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有益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给人们提供了健康的环保空间,因此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下缓解能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武器,也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标志着城市化建设正在迈向绿化生态时代。

  人是社会的主载,是第一生产力,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当今社会倡导的根本原则。因此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也应从人们的需求:舒适、环保出发,设计出真正满足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绿色生态建筑,而不能为了追求高效节能,而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在一些太阳能建筑设计中,因设计中没有真正从人们居住室内热舒适度出发,片面追求高效节能,建造出一些低标准的所谓的绿化生态建筑,给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干扰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格格不入。这种低标准的绿化生态建筑必然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绿化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就是绿化环保节约能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个温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以营造一个工作高效率、生活高质量的环境氛围。从而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建造绿色生态建筑时,对建筑材料要严格把关,材料的使用力求用一些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应做到建筑材料无污染、无辐射等等,以确保所建造的建筑绿色生态同时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因是生态建筑,因此生态之间是否能够和谐相处也是我们倡导绿色生态建筑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绿色生态建筑时要科学规划,可以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及降低化学污染的办法来营造建筑物周围各种植物、微生物、动物及人类之间的良好氛围,以达到它们之间和谐相处,共生共荣,从而营造城市绿色生态环境氛围。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要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必须在设计时注重整体效果的考虑,在设计时就必须从当地的历史文脉、经济发展情况、城市文化及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出发,打造出适应本城市风格的绿色生态建筑,同时在设计时避免复制其它所谓的先进的生态技术模式,必须从整个城市的整体出发,避免出现因局部小生态环境的特殊而破坏整体绿色生态系统的效果。

  任何事物适宜才能生存才能发展,绿色生态建筑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所在地域的气候条件,经济条件,宜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打造出适合本地的绿色生态建筑,切不可复制它人的作品,完全照般过来。当下一些设计者们认为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是先进的,就是科学的,根本不考虑当地的各种条件,照单全收别人的设计,岂不知西方发达的建筑模式与我国的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绿色生态建筑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比如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和避免空调带来的污染。

  建筑规划设计者应把建筑设计视为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以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同时协调好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合理布局建筑物的朝向,形体、间距和配置绿化植物。同时要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组织立体绿化,以改善局部小气候的生态环境,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营造一个绿色的健康的环保氛围。同时建立局部小系统与整个城市大系统的有效连接,以保证局部的小气侯的污染物成为城市大系统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在进行建筑生态设计时,还应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但在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和自然空气的联系,做到采暖、通风、照明等互相协调,以降低整个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在利用太阳能时,要注重建筑物的朝向和建筑的型体,以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使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另外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加强建筑空间的多样化和科学化,增强立体感,强化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和空间的可变性,最大限度的改善人居环境状态。

  太阳能做为大自然赠与我们的健康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因为太阳能是环保能源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它的利用即安全、又廉价,同时储量用之不竭等优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太阳能的开发和研究将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同时也必将成为我们环保节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标准也在逐步提升,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打造绿化美化环境,为人们工作和生活营造温馨、健康的环境也就成了当下着重做好的事情。绿色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提高氧气含量,植物叶片能过吸附空气中的杂质,从而净化空气,同时绿色植被覆盖地面,植被有大量的水分蒸发,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从而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清爽的良好环境。因此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要注重绿化方面的设计,保证绿化的质量和数量。将绿化标准作为绿色生态建筑的硬性指标来完成,从而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提高城市小气候的空气质量,继而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快节奏的城市化进程来说,绿色生态建筑的实施必须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人文文化因地制宜的建造适宜本地区绿色生态建筑,同时在创新的基础上改变过去那些不够完善的布局模式、区位设置以及资源的配置,同时在注重地区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本地特色的绿色生态建筑。

  建筑像其它有机体一样,也在不断的输入能量同时进行能量消耗,从而完成它的生命周期。因此充分使用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有效利用能源和降低建筑能耗,从而节约能源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是我们生态建筑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各种能源。即建筑设计节能、场地选择及规划节能、辅助设备系统的节能。在整个建筑中,外窗、外墙和屋面是整个建筑能量消散的主要通道,因此做好外窗和外墙及其屋面的保温隔热和防热至关重要。做好外窗的隔热和防热,可以通过控制各朝向窗墙面积比、提高窗的气密性、提高窗玻璃、窗扇和窗框的保温隔热能力。对于外墙的隔热保温可以通过外保温隔热、内保温隔热等措施。尤其在南方比较炎热,做好夏季隔热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种植植被,利用植被对外墙进行遮阳可以起到良好的防热效果。对于屋顶的热工节能,因北方地区寒冷,可以采用倒置屋面的做法来进行保温隔热,而在南方可在屋顶设置通风间层,种植绿色植物遮阳、屋顶蓄水等方法来降低室内温度,达到屋面防热的目的。

  绿色生态建筑是时展的新生事物,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对生命健康的渴望,绿化生态建筑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要求我们建筑工作者们要加强业务学习,深入专研绿色生态建筑这项系统工程,从而为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贡献自已一份力量。

  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地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子(如阳光、空气、水流等),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她环境因子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生态建筑一方面把人类的聚居场所视为大自然平衡共生的生态系统;一方面又要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具体建筑结构,因而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坏境。

  生态建筑遵循全球人居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主题: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它不只是强调绿化,而是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适应当地的生态规律,依托自然为基础,突出绿化生态特色;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对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成本效益比,因地制宜,使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它将给我们带来少占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等益处。

  尽管生态建筑的概念多种多样,但说明了生态建筑的某些特点。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l)生态建筑仍然属于“建筑”的范畴,但把环境生态纳入考虑之中。它比常规建筑还要多关注建筑活动对资源、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生存的影响。常规建筑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筑选址规划、场地设计、建筑布局以及外环境和景观设计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也是生态建筑活动涉及的基本内容,只不过在考虑这些内容时,是基于更高的认识水平、更广的范围和更适宜的技术手段。

  (2)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如果离开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来谈生态建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是生态建筑的“以人为本”,它是高于常规建筑的“以人为本”的。常规建筑活动往往不考虑其他人和周围其他生物的生态需要。这种观念关注的只是人的本身,而忽略了更高层次上的整体性。由此而来的盲目建设,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生态环境,反过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建筑活动不仅要满足人的生态需要,还要顾及其他自然生物的生态需要,也就是要在更高层次上考虑人的需要,以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3)生态建筑具体目标体现在通过对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要素的合理设计与组织,使物质在其中得到顺畅循环,能量在其中得到高效利用:在更好地满足人生态需要的同时,也满足其他生物的生存需要;在尽量减少环境破坏的同时,也体现建筑的地域特性。

  (4)生态建筑致力于实现建筑整体生态功能的完善和优化,以实现建筑、人、自然和社会这个大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共同发展。常规建筑活动基本上只局限于人工系统,而生态建筑活动必须同时整合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使两者和谐共生。生态建筑的环境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指当地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地质、地势、地形、土壤特性等与地有关的因素,以及阳光、雨水、风、温湿度等气候因素;生物因素除了包括人的生物属性这一层次外,还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素。人文因素是指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形成的因素,包括观念、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

  “绿色”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的颜色,它是地球生命之色,象征着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在“建筑”前面冠以“绿色”,意在表示建筑应像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和谐的生命运动和支撑生态系统演进的特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的空间。

  绿色建筑”理解为一种建筑体系。“绿色”一词现在广为各行各业使用,已有约定俗成的意义,即“无公害、无污染、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与“绿色冰箱”、“绿色食品,、“绿色照明”等概念类同,可理解为“无公害、无污染、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

  “可持续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领域中的体现,中国台湾称为“永续建筑”。目前,关于“可持续建筑”的准确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原则指导下设计、建造、使用的建筑”,它体现了人们对资源、环境、生态因素的全面关注。2000年在荷兰马斯垂克召开的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上对可持续建筑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建筑需要思考的操作事项是建材、建筑物、城市区域的尺度大小,并考虑其中的机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为达到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必须反映出不同区域性的状态和重点以及建构不同的模型去执行”。

  “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是从同一问题引发的两个概念。从内涵上看,生态建筑侧重于从“整体”和“生态”的角度,强调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它有其自身的学科基础理论一生态学。绿色建筑则侧重于从“环保”和“健康”的角度,强调利用一切可能的行为手段来达到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目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它不仅关注“环境一生态一资源”问题,而且强调“社会一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它涉及社会、经济、技术、人文等方方面面。由此可见,“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但两者都有不足,那就是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可持续发展建筑是从问题的全局整体性出发而提出来的,其内涵和外延较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要丰富深刻、宽广复杂得多。可以说,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到可持续发展建筑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认识发展过程。然而,三者的最终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降低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及其不利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只不过是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来研究处理问题而已。

  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逐步的提升,绿色生态建筑这一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逐步发展推广。绿色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借助于生态学理念、生态住宅以及现代建筑科技等内容,将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合理安排,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构成可循环的有机整体,。绿色生态建筑由于充分利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因此具有低能耗、无污染、高校、生态平衡以及居住舒适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调节与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实现了住户、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作为新型的建筑规划设计理念,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建筑学、生态学以及智能技术,对建筑进行绿色生态规划,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师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这对于推动生态建筑的应用发展,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高标准与特色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本质要求就是将建筑物视为微型ECO,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元素对建筑规划设计作品进行生态化的塑造。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要求来开展设计:

  (1)节约资源、能源。绿色生态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耗低、资源消耗少、无污染且可循环。因此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上应该遵循节约的原则,建筑材料尽可能选用可再生、绿色、无害资源,通过协调设计构造出资源节约、能源利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2)注重建筑的生态和谐。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强调建筑用户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尊重建筑区域的生态规律,结合建筑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客观自然条件,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通风、采光、保温的自然特性。

  (3)切合区域实际情况。当前我国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直接照搬西方设计作品,而不是借鉴西方作品中成功的设计方法与成熟的设计理念,没有深层次的考虑绿色生态建筑的地域性特点,生态环保与绿色节能效果较差。此,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或者是区域条件,这也是绿色生态建筑需要重点完善的方面

  (4)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够为建筑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在为建筑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基础上,引入实施绿色、低碳、环保设计理念。不能刻意的强行植入绿色生态建筑理念,造成建筑物层次与品质的下降。

  (5)更加强调建筑设计的整体性。绿色生态建筑突出了整体设计的思想,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分析建筑文化、经济发展条件、地理位置、气候资料等多项因素,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

  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首先应该进行整体的规划,按照生态建筑区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建筑的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能源的循环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采取智能化、生态化、花园式的建筑环境设计模式。在绿色生态建筑环境的整体规划设计上,要对建筑绿化,沿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虑分析,通过合理的规划形成多品种、层次感、立体感的绿化环境,对绿色生态建筑区域的小气候进行改善,使绿色生态建筑用户生活环境更加贴近于自然。

  (1)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整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与能耗水平,对于绿色生态建筑护结构结构上应该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改善门窗的气密性,以提高建筑外墙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对于现阶段应用较广的玻璃幕墙,应该注意采用双层幕墙结构体系,提高玻璃幕墙的气密性能以及遮阳系统的设计,以提高建筑护结构的保温节能效果。

  (2)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对于暖通空调系统,应该结合建筑的外部环境结构,选择能源的利用效率高、水资源的节约效果好、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以及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暖通空调系统。并借助于蓄能技术、热泵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动态变流量控制技术、系统水流量与负荷同步智能控制技术等措施来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3)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照明系统设计,应该尽可能的提高透光效果,通过尽可能的采用自然光,减少对于人工照明的依赖。其次,在照明设备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的使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同时尽可能的采用太阳能,通过配备光电板采用光电技术获取能源。

  (4)水资源节约与节能利用设计。首先对于水资源的节约设计,主要是增加设置雨水收集使用以及中水处理使用技术,将雨水收集以后用于卫生保洁用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以及车辆冲洗用水等,减少对于水资源的消耗。对于节能利用设计,重点是通过采用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技术的设计使用,减小能源消耗的前提下避免水资源浪费的发生。

  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设计主要是绿色生态建筑的自然通风、室内噪声以及绿化景观设计,具体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绿色生态建筑通风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通风设计尽可能的采取自然通风的方式,最好能够降低各种机械通风设计内容,通过对建筑群落设计、户型设计以及朝向设计等内容,改善绿色生态建筑的通风设计状况。

  (2)对绿色生态建筑进行噪声控制。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是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噪声设计,重点是对空调机房与其他房间采用隔音墙分开,对于水泵机组等采取减震设施,对于门窗采用隔声玻璃,通过这些措施控制噪声污染问题。

  (3)绿色生态建筑绿化景观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绿化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生态、自然以及使用的原则,通过在小区内部合理的配置植物,通过采用乔木、灌木等复层绿化,提高绿色生态建筑的生态与景观效果。

  在当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到建筑规划设计中已经成为建筑规划设计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未来建筑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建筑师应该深入分析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手法,总结绿色生态建筑成功设计经验,积极采用先进超前的设计理念,在确保生态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建筑的绿色、低碳与环保,推动建筑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

  [1] 王雅捷.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北京规划建设,2010,(02).

  [2] 王涛.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内涵与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9).

  [3] 王玉玲.谈节能环保型建筑规划设计和新材料的应用[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0(10).

  • 官方公众号

    官方客服

    版权所有©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联系电话:0791-8863803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361号 

    备案号:赣ICP备1801499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