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村镇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模式》前言及丛书序,内容有所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村镇生活垃圾治理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2020 年10 月29 日,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员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的建议》,建议指出,“全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因地制宜推进村镇生活垃圾处理。随后,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再次强调需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意见指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
为响应国家对村镇地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提升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本书对村镇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从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背景和总体趋势出发,结合各地村镇生活垃圾特征及分类处理体系的真实的情况,对现有易腐垃圾资源化技术与设施运作情况开展综合评估,分析各项工艺优势以及瓶颈问题,明确各技术的适合使用的范围,以期打通村镇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最后一公里”。
本书共分为4 章。在第1章绪论中,主要概述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背景和总体趋势,重点介绍浙江省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现状,指出易腐垃圾出路问题是现阶段村镇垃圾分类工作的痛点和难点;在第2 章村镇生活垃圾特征及分类处理体系中,系统归纳村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组分特征,并根据各地发展状况总结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模式,明确各模式的优缺点和适合使用的范围,分析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经济性,为村镇地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有效借鉴;在第3章村镇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模式与案例分析中,以浙江省为典型代表,对当前已实际应用的各项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技术原理与优势、适合使用的范围、产品质量与出路、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展开评估,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各项技术特点,聚焦实际应用;在第4 章村镇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模式比选与共性问题分析中,对各项技术进行总结归纳,明确各技术适合使用的范围及经济效益,为技术比选提供更为直观的参考。此外,本书还剖析现阶段各项易腐垃圾资源化技术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
本书可供从事村镇环境保护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各地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相关管理人员,各地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企业和村镇地区居民农户等参考。
吴伟祥,男,博士,教授,博导。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007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现担任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富士电机合作中心环境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副主任,浙江省“五水共治”技术服务专家。长期从事废物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理论与工程化应用研究。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以及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在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探讨研究方面已有10余项成果获得规模化工程应用,相关成果先后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作为骨干成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