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推广难 住宅“搭积木”为啥不受宠

发布日期:2024-01-05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9月底,国务院出台《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从目前的不足5%上升至30%。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形象地说,它类似于“搭积木”传统施工中,需将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浇筑;而“装配式”,则是把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也就是“积木”在工厂里预先生产好,运到工地后简单地组合、连接、安装即可。

  9月底,国务院出台《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从目前的不足5%上升至30%。我国要大力推广的装配式建筑有哪些独特的魅力?推广过程中又面临哪些困难,应当如何解决?

  “积木”到底长什么样?近日,记者赶赴武汉中建三局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探究竟。一进厂房,便看到一排预制混凝土结构物件,有楼梯、阳台、墙板、叠合板,还有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

  “你摸摸这个墙面,多平整!都不用再抹腻子找平,直接就能贴壁纸!”一旁,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国介绍道,传统施工时,工人用木板搭制勾出墙的外形,再浇入水泥凝固后形成墙体,表面往往粗糙不平,而在“住宅工厂”里,模具制作由电脑控制,最后制成的“积木”长宽高误差仅为12毫米。制作墙体时,工厂还能按照每个客户需求加装“配件”,水电、燃气、制冷制热管可以预埋,门窗可以预装,瓷砖、地板、外墙的装饰涂料也都能预制。

  在生产效率上,“积木”同样优势显著。“拿楼梯来说,现场浇筑特别麻烦。每一层台阶都得费力气做平整,浇筑完还要封上木板做成品保护,在常温下风干养护,28天后才能开封。”陈卫国说,采取预制方式,楼梯可以“躺”在养护窑里养护,10小时内就能完工。在河北唐山,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总工程师刘瑄和记者说,预先制作的构件在工厂里生产摆脱了季节、天气、场地拆迁条件等限制,“只要有施工蓝图,就算地基还没开挖,也能提前生产起来。”

  “造积木”时质量优、效率高,“搭积木”时更是如此。在湖北省首个工业化住宅武汉中建深港新城一期小区,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介绍,这栋17层装配式住宅从平整地面、打桩开始,4个月就完成封顶,比传统方式节约三成工期、一半以上的用工,“还能大幅度减少人为错误,保证施工质量。”

  从建筑业本身来看,装配式建筑是提升质量和效率的一条好路子;而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看,装配式建筑也更加绿色,更加有助于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传统建筑工地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尘土飞扬、垃圾满地、叮叮当当”。相较之下,装配式建筑的现场作业则干净安静得多。“施工装配机械化程度很高,大幅度减少了现场的和泥、抹灰、砌墙等湿作业。”刘瑄估计,传统施工的建筑垃圾约为每立方米5060公斤,而装配式能将其减少80%以上。“此外,还能节水60%、节省木材80%、减少能耗70%,噪音也大为降低。”

  从经济发展全局看,发展装配式建筑也有重要意义。“装配式建筑量大面广、产业链条长、产业分支众多。发展它,能够带动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物流产业、信息产业等新的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产业再造和增加就业,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

  在国际上,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造业的重大变革,早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但在我国,它的推广却非顺风顺水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并且多运用在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中。装配式住宅为啥不受待见呢?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钢结构住宅的整体的结构问题不大,但也表现出墙面开裂、板材拼接缝隙不均、隔绝声音的效果不佳、保温隔热效果差等缺点。“一些建筑实施单位缺乏经验,技术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还比不上传统建筑。”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岑岩举例说,拆分方案不合理,会造成土建造价上升30%;构件吊装时,各工种配合不好,轻则费时返工、重则会造成伤亡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乐观。“技术问题能通过反复试验来完善。”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会清和记者说,他们从2014年起,在满足现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钢结构住宅的技术攻关,在今年年初已经攻克了防火、防腐、隔音等难题,“比起传统建造的水平,装配式建筑的水平只会更高。”

  相较技术上的缺陷,成本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制约显得更明显,也更亟待化解。

  一般来说,在组装阶段,装配式住宅在人力、工期、装修等方面均可节省本金,唯独在预制构件上成本更高。“预制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对比,按照预制率不同,每平方米的单价要增加100元200元不等。”在刘瑄看来,高出的部分在京沪等特大城市的建房成本中微不足道,但在唐山等大中城市的建筑业中却是个不小的数目。

  成本上的劣势,很大程度上是由项目规模小造成的。像在生产预制混凝土结构物件时,模具成本占了很大一块,工程量小了,它摊到每个构件中的成本势必就会走高。“在规模比较小时,装配式建筑比常规方式略贵一些。”住建部总工程师陈宜明认为,当工程量达到一定规模、企业有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有一支比较娴熟的职工队伍后,完全能降低成本。

  “规模小导致成本高,成本高又反过来限制规模扩大。”陈卫国坦言,不让装配式住宅陷入发展“死循环”,还需政府伸手拉一把,“市场需求激活了,项目多了,成本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优势也会更明显,装配式住宅才能更快走上良性轨道。否则,多数企业还会继续观望。”

  正如陈卫国所言,从“恶性循环”到“良性轨道”,不可或缺的是政策外力。事实上,在国务院文件出台之前,近年来已有不少省市出于环保、节能、推进建筑方式变革等目的出台了激励扶持政策。

  有些是“硬杠杠”。比如上海市提出,从2016年起,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月一次地块出让中,也对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和建筑的预制装配率提出明确要求。

  有些则是“真金白银”。在北京,满足相关条件的住宅产业化项目可获不超3%的规划建筑面积奖励。在上海,一定政策期限内,总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40%及以上的,每平方米可获补贴100元,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

  “《指导意见》的措施方向明确,我们期待政策能在各地早日落地!”张会清相信,随着扶持力度的加大,装配式建筑最早在明年便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项新事物的快速成长,需要自身“本领过硬”、政策“保驾护航”,还需要市场主体“相互提携”。记者调查中发现,对处于起步阶段的装配式建筑而言,产业链不成熟、标准不健全等带来的“烦恼”同样亟待解决。

  2013年,建造唐山市首座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时,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就在施工图纸审核环节遇到了麻烦。“当时唐山有50多家设计企业、80多家施工公司,但能做装配式的寥寥无几。”刘瑄和记者说,依规定,图纸必须由第三方来审核,但当时根本找不到有能力的机构,最后幸好有一位高校老师办的企业见过这种“新鲜玩意”,才使问题迎刃而解。“将来要是满世界都干,没有配套企业该怎么去办?”

  类似的“烦恼”还有不少。前几年,就有钢结构企业在做装配式住宅时,脱离了现行建筑标准,导致建好之后也没能验收。此外,由于具备能力的企业在行业中属于少数,其在话语权上也往往处于弱势。有企业反映,“做不了装配式的企业自然会千方百计劝开发商,放弃装配式吧,费那事干啥!”还有企业表示,装配式住宅若能做到精装修,比如统一安装壁纸、飘窗、橱柜等,完全能把结构件上高出的成本给“抹平”,但作为建筑行业的“闯入者”,还要在装修行业分一杯羹,可谓难上加难。

  • 官方公众号

    官方客服

    版权所有©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联系电话:0791-8863803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361号 

    备案号:赣ICP备1801499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