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环保、人民居住品质要求的提高,建筑行业正迎来换代升级。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后,装配式建筑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多个政策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作用下,国内企业纷纷加快装配式建筑布局。
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建集团”),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早有涉足,尤其在钢结构住宅研发方面,处于行业内领头羊。2012年,首建集团以EPC模式承建了北京市第一栋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门头沟铅丝厂钢结构住宅项目;2016年首建集团投资建设了首钢装配式建筑研发展示基地;2017 年11月9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认定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的函》显示,首建集团名列第一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名单中。
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石景山区由首建集团建造的首钢铸造村4号、7号楼工程建设项目,并参观了首钢装配式建筑研发展示基地。
来到首钢铸造村4号、7号楼工程建设项目现场时,两栋楼已经搭建完毕,从外观上看这两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与传统混凝土住宅并没有区别。不同于传统建筑工地的是,尘土飞扬、绑钢筋和搅混凝土这样的场景在这儿并没再次出现,现场甚至没多少工人。
“这就是装配式钢构住宅的优点,项目使用了箱形钢柱、工字钢梁作为楼体的骨架,省去了现场工人绑扎钢筋、支护模板再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只需要从工厂预制好混凝土楼板和墙板,像‘搭积木’一样插入钢框架内即可。一般的情况下,此类装配式建筑施工周期可以比普通的混凝土建筑缩短30%。”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事业部高级工程师、经理齐卫忠介绍,钢结构建筑具有装配式建筑的天然属性,该项目装配率可达9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三星要求,并被北京市建委列为住宅产业化试点工程。
齐卫忠还表示,项目研发的“工具式安全防护、定位系统”“自密实砼工法”均为业内首创,也是国内首次在高层钢结构住宅中应用耐候钢,将钢材的耐腐的能力提升了40%。
通过首钢装配式建筑研发展示基地则可以更直观的了解装配式建筑有别于传统建筑的优势。
该基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由钢框架—支撑钢结构住宅、箱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BPC—全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房屋和一座全面系统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技术流程、产品性能的展厅组成。
首钢铸造村4号、7号楼就属于典型的钢框架—支撑钢结构住宅,在样板房内,外墙板与钢结构主体的连接件引起了记者注意,齐卫忠说:“这是一种柔性设计,在发生地震等较大振动时,能够保证外墙板与整体的结构同步移动,减少对结构的损害。”
对于居住者来说,装配式装修也更加便利,架空地板和结构楼板之间预留一定空间,所有的管线都可以安放进去,后续维修也不需要凿墙打洞,只需要卸下装修板材,维修好后再装回去即可,节约时机的同时也省下了维修成本。此外,到项目拆除时,所有钢结构部分均能回收再利用,使得这种建筑的环保可再生性大大提高。
人工方面,齐卫忠介绍,装配式建筑需要的劳动力只需要传统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装配式建筑产业正处于政策推动、老百姓认知度低、价格偏高、房地产开发商主动意愿低的发展初期。”齐卫忠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政府大力推动,技术层面已趋于成熟,优势也很明显,但是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上仍有掣肘。
一、 造价偏高。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由于没形成量产等因素,导致造价仍然偏高,初步测算,装配式建筑成本比现浇混凝土建筑高出约20%,这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 国内认知程度低。虽然技术在逐渐完备,也有很多成熟的产品,但是在国内,真正进入市场已完成时间检验的产品很少,消费者接受度较低。
三、 产业工人还不成熟。现在工人都不成熟,不是装配式建筑的熟练工,对这种施工方式和技术都需要一个过渡的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它的原创性以及文中叙述文字和内容信息没有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一切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己检查相关内容。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