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亿平方米。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从绿色建筑到低碳城市、绿色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已经融入低碳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绿色建筑从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等维度对绿色建筑达到健康舒适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住建部、发改委近日印发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也提到,对于绿色建筑高品质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建筑节能有了更高标准。另外,对于公共建筑的要求也有了显著提升:
2030年前严寒、寒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83%节能要求,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75%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78%节能要求。
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到2030年地级以上重点城市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
此前,国家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也提到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5大指标,并对绿色建筑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做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室内空气品质评分项主要包括甲醛、苯、TVOC和PM2.5等污染物。
关于空气质量的国家标准也在不断升级,最新发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常见污染物指标和限值重新做了要求,如下表:
新版本增加了PM2.5、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个指标,甲醛、苯等各污染指标浓度都有明显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