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链协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发布日期:2024-10-08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日前,《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并对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全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作出部署。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如何进一步节能降耗?近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吴景山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的专访时,分享了建筑行业落实《意见》的思路与方法。

  吴景山:《意见》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公布的一份抓改革、抓落实的重要文件,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对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新建建筑能效逐步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改造有序推进,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不断的提高,建筑用能结构一直在优化,建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用持续扩大。《意见》为从碳达峰逐步迈向碳中和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建设领域进一步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遵循。

  吴景山: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不仅是一次深刻的行业转型,更是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市场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等都提供了多方面的机遇。

  一是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随建筑节能降碳工作的逐步深入,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低碳建筑持续发展,对更高效的节能降碳技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建筑的智能化管控、高性能的绿色建材产品等产业链一系列绿色低碳技术方面的要求也逐步的提升,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模式向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变。

  二是拓展国际国内新的市场空间。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不断深入,各国对绿色低碳建筑愈发重视,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和地区出台有关政策支持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相关产业链的市场需求愈发强烈。这也促使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更完善的绿色低碳建筑产业体系,为公司可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慢慢地加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各地也在财政补贴奖励、税收、审批流程、容积率奖励、绿色金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吴景山:《意见》的发布,对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观现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依然艰巨,具体来说:

  一是建筑用能与碳排放依然存在增长趋势。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建筑总量规模仍处于增长态势,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建筑用电、供热制冷、新风等用能需求持续提升,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地区采暖需求愈加强烈,这使得建筑用能与碳排放的刚性增长趋势在未来仍将维持一段时期。

  二是对财政补贴资金等政策的需求和依赖较大。随着新建建筑能效的持续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改造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未来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逐步的提升等任务需求,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的资金需求强烈,近年来,各地也在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建筑光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财政奖补、容积率奖励、提前预售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资金需求的持续增长,财政压力也慢慢变得大,如何通过绿色金融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市场化机制有待完善。当前,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不可忽视,绿色低碳建筑的长期性收益以及购房者的获得感、体验感等还不显著,购买意愿不足,导致房地产企业对绿色低碳建筑的建设意愿不强,虽然随着技术的提升未来增量成本将持续降低,但如何通过《意见》提出的建筑能效等级制度以及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等方式,加快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完善,是亟需考虑的问题。

  四是建筑用能需求及建筑节能降碳技术的地域差异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越热、温、寒气候带,不同地域的建筑能耗需求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各地区的建筑风格、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等也存在区别。因此,对于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等绿色低碳建筑的实现路径也存在差异,如何在各地实施有效的绿色低碳建筑政策和技术推广,建立因地制宜的标准规范体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吴景山:首先要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是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建筑领域的企业应加大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加环保、节能、舒适的建筑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对绿色低碳建筑的需求。

  其次,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筑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建筑领域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应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绿色建材供应商、节能设备制造商、智能控制系统提供商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增量成本,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共同开拓市场。

  再次,要推动标准制定。建筑节能降碳标准体系是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意见》提出了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基础通用标准及碳减排等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等一系列要求。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完整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和绿色建筑体系,下一步,随着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低碳/零碳建筑、建筑光伏、光储直柔、绿色建材产品等一系列建筑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运行、改造、检测、评价等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要加强团体标准的先行先试,以团体标准支撑绿色低碳建筑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胜杰《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8月26日 第07 版)

  日前,《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并对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作出部署。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如何进一步节能降耗?近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吴景山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的专访时,分享了建筑行业落实《意见》的思路与方法。

  吴景山:《意见》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公布的一份抓改革、抓落实的重要文件,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对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新建建筑能效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改造有序推进,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不断提升,建筑用能结构不断优化,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持续扩大。《意见》为从碳达峰逐步迈向碳中和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建设领域进一步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遵循。

  吴景山: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不仅是一次深刻的行业转型,更是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市场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等都提供了多方面的机遇。

  一是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随着建筑节能降碳工作的逐步深入,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低碳建筑持续发展,对更加高效的节能降碳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的智能化管控、高性能的绿色建材产品等产业链一系列绿色低碳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模式向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变。

  二是拓展国际国内新的市场空间。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不断深入,各国对绿色低碳建筑愈发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相关产业链的市场需求愈发强烈。这也促使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建筑产业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各地也在财政补贴奖励、税收、审批流程、容积率奖励、绿色金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吴景山:《意见》的发布,对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观现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依然艰巨,具体来说:

  一是建筑用能与碳排放依然存在增长趋势。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建筑总量规模仍处于增长态势,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建筑用电、供热制冷、新风等用能需求持续提升,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地区采暖需求愈加强烈,这使得建筑用能与碳排放的刚性增长趋势在未来仍将维持一段时期。

  二是对财政补贴资金等政策的需求和依赖较大。随着新建建筑能效的持续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改造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未来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不断提高等任务需求,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的资金需求强烈,近年来,各地也在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建筑光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财政奖补、容积率奖励、提前预售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资金需求的持续增长,财政压力也慢慢的变大,如何通过绿色金融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市场化机制有待完善。当前,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不可忽视,绿色低碳建筑的长期性收益以及购房者的获得感、体验感等还不显著,购买意愿不足,导致房地产企业对绿色低碳建筑的建设意愿不强,虽然随技术的提升未来增量成本将持续降低,但如何通过《意见》提出的建筑能效等级制度和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等方式,加快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完善,是亟需考虑的问题。

  四是建筑用能需求及建筑节能降碳技术的地域差异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越热、温、寒气候带,不同地域的建筑能耗需求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存在非常明显差异,各地区的建筑风格、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条件等也存在区别。因此,对于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等绿色低碳建筑的实现路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在各地实施有效的绿色低碳建筑政策和技术推广,建立因地制宜的标准规范体系,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吴景山:首先要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是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建筑领域的企业应加大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加环保、节能、舒适的建筑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对绿色低碳建筑的需求。

  其次,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筑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建筑领域行业协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应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与设计单位、实施工程单位绿色建材供应商、节能设备制造商、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提供商等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一同推动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增量成本,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共同开拓市场。

  再次,要推动标准制定。建筑节能降碳标准体系是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意见》提出了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基础通用标准及碳减排等有关标准制定修订、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等一系列要求。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完整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和绿色建筑体系,下一步,随着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低碳/零碳建筑、建筑光伏、光储直柔、绿色建材产品等一系列建筑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改造、检测、评价等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家、行业和区域标准逐渐完备的同时,也要加强团体标准的先行先试,以团体标准支撑绿色低碳建筑工程建设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 官方公众号

    官方客服

    版权所有©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联系电话:0791-8863803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361号 

    备案号:赣ICP备1801499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