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州市建筑行业提质增效长足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绿色低碳的新型建造方式,近年来在惠州也得到了稳步发展。政策规划体系搭建、产业基地加速集聚,部分示范项目落成,装配式建筑正有序从理论愈来愈普遍地走向日常建设实际。
面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惠州装配式建筑实践再加速是题中之义。该问题在惠州两会期间受到广泛关注,16日,市政协委员黄光欣、许可、邓小斌、林旭等建议加快装配式建筑项目试点,加强完善政策体系和行业标准体系,深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推动装配式建筑提质扩面,助力城市建筑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惠州实施装配式建筑面积规模分别为:614万平方米、559 万平方米、432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占比78.1%,而民用建筑则仅为 20.9%,市政交通领域更是0%。
针对这一行业形势,黄光欣等委员认为这主要反映了行业企业目前对发展装配式建筑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关部门建的配合力度有限,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支持力度需要挖掘;行业基础也较为薄弱,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尚待完善,缺乏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和成熟的产业工人;监督管理机制同样有待健全,行业招投标、承发包、造价定额、质量监管等制度衔接、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沟通协同都需完善提升。
聚焦问题的推进,黄光欣等委员建议加快设立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资金,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给予全力支持;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根据目标任务要求明确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面积比例;设立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资金,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给予全力支持。同时建议在市场起步的3-5年内,市政政府要明确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政府性投资项目,形成产业化清单;在公共建筑、市政、轨道交通及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采用装配式技术和产品。
与此同时,委员们还建议加快成立全市装配式专家委员会,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推广标准化、模块化、以干法作业为主的装配化装修,促进整体厨卫和设备管线集成化产品大范围的应用;加快打造一批试点项目,将优惠措施优先应用于产业基地和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一批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同时强化企业在发展装配式建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此外,黄光欣等委员认为还需要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推广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加快建立适应工程总承包发展的招投标、工程计价和工程管理配套制度,采用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适应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施工需要,全流程提升装配式建造能力,组织高效施工,提升建设效率和质量,充分的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