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减隔震行业专题研究:建筑工程装配式发展或再为减隔震行业带来百亿空间
装配式建筑搭配减隔震技术或成为常态,日本广泛使用“装配式+减隔震”建筑工艺。
从政策角度来看,“装配式+减隔震”技术虽在我国刚起步,但是其应用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备受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精确指出“国家鼓励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隔震减震技术,提高抗震能力”。而近日住建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善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的集成应用。”
与减隔震配合应用,装配式建筑可以较好地弥补其节点薄弱的问题。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讲,预先制作的构件之间连接的破坏,即为大震时结构倒塌的重要原因,预制柱节点在耗能、延性方面与现浇节点相当,当地震时构件处在大变形状态,预制装配式节点的刚度、强度退化较为显著,相比现浇节点,节点区变形也将较大。因此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差,在地震作用力下容易破坏,难以满足抗震设计规范。此外,应用减隔震之后,装配式建筑的梁柱结点钢筋量减少,能够更好的降低部分成本,也有助于整体施工精度大幅度提高。装配式发展或再为减隔震行业带来百亿空间。
在装配式建筑快速地发展的背景下,减隔震应用备受政策鼓励,预计五年内可实现年均94-627亿年化产值。我们以2025年装配式规划预期为测算基数,预计在新开工装配式面积达12.5亿平之际,渗透率15-50%的区间内,以“装配式新开工面积*渗透率*单位成本” 测算可知空间区间为94-627亿元。此外,我们考虑装配式面积中目前约21.6%为公共建筑,这与我们此前专题一到五的测算具备某些特定的程度重合,大多数表现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因此我们假设20%左右需剔除出减隔震需求总量,则装配式带来的增量空间约75-500亿。
未来减隔震市场空间每年或高达440亿元,约是现有行业空间的30倍以上,其中功能性或经济性需求空间约240亿(不需要强制推行)
综合立法内(新建学校医院、既有学校医院),立法外(老旧小区、机场、高烈度地产、LNG、核电、IDC、地铁上盖),以及装配式建筑增量空间,合计年均约440亿元。
从各维度空间测算来看,装配式建筑工艺的发展以及立法内(新建和旧改的学校、医院等公建以及老旧住宅改造等)+立法外(LNG、地产、机场、IDC、地铁上盖等)+增量装配式应用给减隔震行业带来了约440亿元的发展空间(当前减隔震行业空间仅15亿元),行业将一直处在较高速度的发展,我国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并将形成以内需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且更看重防灾减灾,减隔震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在蒸蒸日上,我们大家都认为减隔震行业或是内需里的绝佳赛道,因此我们推荐隐形冠军震安科技(行业龙头、参与多项国家装配式减隔震有关技术研究课题)、天铁股份(轨交减隔震并新发可转债布局建筑减隔震)、时代新材(轨交减隔震并拥有LNG隔震项目经验)。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没有到达预期,基建资金收紧,旧改落地没有到达预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