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养护世界杯投票抽奖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快快来为你支持的球队投上一票,大奖可能就归你!!在昨天进行的克罗地亚对丹麦、巴西对墨西哥以及今天凌晨的比利时对日本的比赛中有没再次出现你期待的一幕呢?如果你猜对比赛结果,那就快快去抽奖页面抽大奖吧!!!
中国园林网7月2日消息: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厅了解到,为加强林业生物安全与遗传资源管理,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保护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青海省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完成林业外来物种调查和研究工作。
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调查与研究项目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批准,并列入今年国家林业外来物种调查与研究项目计划中。该项目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承担。主要是针对青海省外来乔、灌、草物种种类(品种)及其分布地点和面积,以及全国10个主要乔木、灌木外来树种和入侵风险等级前10名的外来草本植物在我省的分布地点和面积开展调查。本次调查研究采取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两种方法,计划分两年完成。
目前,青海省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及调查人员培训,计划7月份主要对包括良种基地、采种基地、苗圃、植物园、公园、果(花、采摘)园、造林工程及已形成自然扩散的地点等完成调查任务。
近日,600余位来自上海和别的地方建筑设计企业、研究院专家汇聚在上海临港新侨新兴产业园一处观摩工地。在这里,有两栋不到50米高的装配式建筑首次装上阻尼器,在全国装配式建筑中属于首例。阻尼器是一种吸能减振的装置,普遍的应用于航空、铁路、桥梁、高层建筑等领域。“阻尼+装配式建筑”的新奇搭配,将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抵抗震动的能力,攻克装配式建筑向百米超高层突破中遇到的难题。
装配式技术是将建筑构件在工厂车间定制化生产,然后运到工地,通过浇筑、胶接等方式来进行二次加固拼接的一种建筑工程技术,被形象地称为“搭积木”。“搭”出来的楼房由于技术等原因,高度很难突破百米。因为造得越高,对建筑抗震能力、精度要求越高。应用黏滞阻尼器,将攻克这一难题。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这根被称为“黏滞阻尼器”的装置,重约0.3吨,形如平躺的钢制活塞安插在墙体中间。工程承建方上海建工五建集团第一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戴益飞介绍,西1、西2两栋楼共分布78根黏滞阻尼器,组成“预制框架+黏滞阻尼”结构体系。78根黏滞阻尼器总重量近24吨,为两栋建筑装上“安全气囊”。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工程研究院院长助理韩亚明说,黏滞阻尼器通过活塞和缸筒间的相对运动消能减振,可大大缓解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冲击。“未来装配式建筑会越盖越高,甚至突破百米,黏滞阻尼器规模化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将提高国内装配式建筑质量。”根据上海市住建委相关规定,从2016年起,上海新建民用、工业建筑单体预制率应不低于40%。黏滞阻尼器应用可减少常规预先制作的构件的尺寸,让建筑单体预制率一举提高到47%,混凝土用量减少7%以上,降低建筑结构实施工程的成本。两栋建筑因此获评住建部“2017年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
淞沪铁路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吴淞铁路,1876年7月3日江湾段正式通车时,由于此前中国从来没有过铁路,铁轨两旁观众“立如堵墙”。初筑时为762毫米窄轨,后来改为普轨。此后的100多年间,淞沪铁路见证了上海开埠后的荣辱兴衰,也经受了淞沪会战炮火的洗礼。淞沪铁路建成后,南端紧邻上海公共租界。20世纪初,公共租界在淞沪铁路东侧向北陆续建成北四川路(四川北路)、窦乐安路(多伦路)、施高塔路(山阴路)、狄思威路(潥阳路)等多条越界筑路以及虹口公园等公共设施,形成一片中等档次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