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有超过9.3亿人生活在城镇。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了我国在绿色、低碳、智能、安全住房建设方面的进展,强调新房子要有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和好服务。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在逐步推进,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截至2023年底,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6.4万平方公里,超过9.3亿人生活在城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并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了我国在绿色、低碳、智能、安全住房建设方面的进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好房子应具备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四个特征。绿色住房强调室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低碳住房则关注节能和降低生活成本。智能住房提供便利,比如智能冰箱和环境监视测定。而安全住房不仅要有坚固的结构,还要通过智能物联技术保障住户安全。倪虹还表示,老房子的改造也要结合城市更新,让居民住得更舒心。
目前,我国正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有关部门正加强统筹谋划,指导各地解决工薪收入群体和新市民的住房问题。今年前7个月,全国已开工和筹集了235万套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保障性住房要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齐全的区域,促进职住平衡。全国各地已确定了一批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做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住房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有没有”逐渐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质量有了新的期待,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成为新方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四个特征明确了未来住房建设的方向,而其中涉及的智能化技术和绿色环保理念,更是为未来住房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在老房子改造方面,城市更新不仅要为老房子赋予新的功能,还要让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非常明显提升。
保障性住房作为民心工程,其建设的内容和质量更是非常关注。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不但可以缓解住房压力,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逐步加强统筹和规划,确保更多人能够住上“好房子”。
总体来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不仅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市场和居民的共同期待。通过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努力,相信未来的住房建设能为人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这条道路上,每一步的推进都意义重大,每一套“好房子”都将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