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约束之下,长期贴着“高碳”标签的建筑行业“十四五”期间将如何“接招”?
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翠坤看来,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表示,从建设到运营,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约占总碳排放量的40%,是名副其实的碳排放“大户”。伴随着建筑需求的不断攀升,加之南方供暖市场逐渐扩大,我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在未来十年内仍会持续攀升。
我国“碳中和”蓝图中,建筑行业的角色至关重要。作为碳排放大户,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也指出,深入推动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王翠坤表示,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建筑的设计、材料生产、施工建造等环节,都必须加大低碳化的考量,同时注重加大绿色建材的应用,由此减少碳排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强调,创新是引领绿色建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开展绿色建筑创新奖评选,有利于鼓励绿色建筑技术和管理创新,推动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和高水平运营,更有助于提升绿色建筑能源资源节约水平,为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准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逐渐完备,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场景范围逐步扩大。2021年3月份,住建部印发《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明确,绿色建造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施工、交付的建造全过程,大大降低建造全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碳排放。
与此同时,地方也已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比如,重庆市提出力争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20%;江苏省提出建筑碳排放强度力争全国最低。
田国民表示,我国将推动绿色建筑立法,引导江苏、浙江、宁夏、河北、辽宁、内蒙古、广东等7省(区)颁布地方绿色建筑条例,推动山东、江西、青海等省颁布绿色建筑政府规章,为绿色建筑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之外,房地产等相关企业也早已积极行动起来,纷纷确定减碳目标和具体的实施减排路径。
近年来,世茂集团始终致力于绿色环境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建筑与社区。截至2020年底,世茂绿色建筑总面积达6463.58万方,同比增长28.44%,其中多个项目荣获LEED金级&银级认证。与此同时,多年来,世茂持续投入绿色建筑领域,在建筑规划设计与施工层面,持续探索绿色环保技术并积极推动技术落地。
中南建筑通过一系列绿色建筑措施,例如节约土地使用、打造“水弹性城市”、节约能源与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以实施工程技术的迭代与推广,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同时,通过对供应链与项目运营的优化,提高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真正的绿色开发,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060”目标下,绿色建筑、低碳地产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50亿平方米,2019年当年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5%。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累计达到2万个,建筑面积超过22亿平方米。(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