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标志性工程,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进展得怎么样了?有何新看点、新技术、新工艺?20日下午,记者来到工程建设现场一探究竟。
通州区潞城镇,运河东大街南北两侧,行政办公区工程项目施工已大面积铺开。未来,北京市四套班子及委办局将在这里办公。
从北京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出来,走上几百米便进入工地。在南侧的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机关办公楼工地,一辆黄色的雾炮车正在行驶,向空中喷洒水雾,细细的水雾,打在脸上很舒服。两个固定的雾炮机也向四周喷着腾腾的水雾。
“这样做是为降低浮尘。”北京住总集团城市副中心建设项目指挥部项目经理杨海啸说,根据北京市的空气质量预警和工地的在线扬尘实时监测情况,扬尘大了,我们就启用雾炮车、雾炮机,现场基坑四周还配备了降尘喷雾系统。
邻近的市政府办公楼工地,正在进行地下二层的地板施工以及地下一层的模架搭建,一座座塔吊正伸展“手臂”进行吊装。
北京建工集团建设项目指挥部总工程师吕欣英介绍,市政府办公楼将设计建成“四合院”形式,由1个主楼4个配楼构成。由于这里距离地铁六号线米,为避免施工渗水,地下建设了止水帷幕墙,保证施工不影响地铁运行。
根据中央和北京市的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建成标杆工程。“有质量汗水才不会白流,筑精品才无愧于心”,工地上的一处宣传语显示了工程建设者们的决心和信心。
精品工程首先要保证好材料。在中建一局负责的北京市委办局办公楼建设中,主体采用钢框架结构,使用最高Q390指标的高强钢材,在满足设计安全要求的同时,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构件的尺寸。同时,整体的结构楼层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既减少了楼板的厚度,又提高了安全性。
据了解,工地使用的钢筋,也都可以用手机通过扫描货物标牌条形码,验证货物标牌及质保信息。卷材的选择也严格把关,经过指挥部、管理公司、监理公司、总承包方4家单位同时考察,确定了1家实施工程单位,经过三层检查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工地还应用了新材料、新技术,处处体现“智慧”。在中建一局北京市委办局办公楼的施工现场,工程人员和记者说,混凝土中掺加新型阻锈剂,降低了因地下水、土壤分子对钢筋的腐蚀,提高了耐久性。
在北京市政府施工现场,三维激光放样机器人正在钢结构吊装的这一工序进行“定点”放样。吕欣英说,机器人的应用克服了纯人工现场放样带来的误差大、没办法保证施工精度、功效低等问题,比人工放样提高了5至6倍的效率,目前已经应用在钢结构吊装、机电管线安装等,便于质量检查及纠偏。
杨海啸说,机器人放线生成三D图纸,给工人交底的时候能通过可视化的三D图像让他们更直观看到内部结构、尺寸等,更便于了解工艺的重点难点等。
北京市委办公工地还配备了监控机器人,全程监控关键工序,例如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存储视频。
工程始终将节能、绿色的要求贯穿在每一个细节。在行政办公区项目中,最长的一条钢路面长达600余米,而这条钢路面正是由废旧大钢板重复利用而来。中建一局项目经理刘亚军介绍,这比传统施工队道路耐久性更好,且可以长期周转使用。此外,变频塔吊也比一般的塔吊预计节约用电量20%至30%,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
施工安全是工地的第一个任务。在工地,大屏幕正在播放着安全教育片。工人每天早上5点半上班前,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安全要点提醒等。
杨海啸说,虽然工期紧张,但我们对实施工程人员严格管理,在工人入场前,都要刷身份证进行身份识别,“这个系统能看出谁进场超过10小时,这时就必须撤场休息。”
“我们要努力交出一份精品工程的答卷。”北京市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总工程师陈宏达说,行政办公区工程广泛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标准、材料、工艺,力争把行政办公区打造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