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慢慢的变多的旅客选宿入住,各地民宿生意可谓风生水起。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7月份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额为165亿元,同比增长37.5%,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形态趋势。报告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50%左右的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旅游民宿业迎来新的政策利好。7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指导督促有关地方评估旅游民宿等领域政策落实情况,优化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
“我住在公司附近的新家,老房子空着,挺浪费的。但给来上海的游客短租再合适不过了,能体验老上海风情。”一位上海的民宿房东对笔者说。城市中的民宿业是一种共享经济,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
《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共享住宿房客数约为7945万人,服务提供者人数超过400万人,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民宿之于乡村则更像是传统农家乐的升级。“周末或是三天小长假,我们一家就很喜欢去周边郊区找个民宿,在周围转转,而且现在的民宿比之前农家乐好了很多。”住在北京朝阳区的张女士说。
据北京怀柔区一山村中的村民反映,近年来有不少投资商来到村里租赁房屋,改造为民宿。北京延庆区经过几年发展已开办品牌精品民宿55家,共有精品民宿小院220个,已成为首批全国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位于武汉和重庆之间的利川市已有近1500户民房改建成客房,成为该市崛起的一大新产业。这样的案例在全国许多地方上演。
生态红灯不时亮起。许多民宿倾向于选在景区附近或是自然环境优越的青山绿水中,甚至不惜砍伐树木、掏空山体,清出一片平地建造民宿。重庆歌乐山的一位村民曾向媒体抱怨说,自己的土地里原本有棵百年老树,民宿老板想进行扩建就将它砍了。
在民宿的发展中,租客、房东、平台三方都有自己的苦衷和担忧,也不时出现摩擦。“图片上看着很干净明亮,但是到了才发现并不是如此,沙发上的毛毯还有污渍,但商家的介绍没有提及这方面。”一位刚游完回来的朋友对笔者说。
租客方面因为信息不全面、卫生问题、安全问题而提心吊胆,而房东方面又会因为租客的不文明行为而承担损失,甚至遭到恶意投诉,平台方则要承担不上心的房东造成的顾客不满,遭到投诉。
据反映,乡村民宿每个院子单是装修至少要几十万元,再算上经营成本和员工工资更是一笔不菲的资金,很多村民自己无力负担前期的大额投资。
但解决了前期投资大的问题之后,随着民宿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些地方民宿数量接近饱和,价格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民宿的盈利又成了新问题。
有民宿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64%的消费的人在选择入住民宿时将“民宿具有地方特色”作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然而在很多城市,有一些民宿滥用当地特色吸引眼球,如西安一家民宿里在房间里设计了很多兵马俑的装饰,让游客哭笑不得。
民宿作为一个新兴起的产业,规范化的发展才是长久之计。今年7月,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出台,为旅游民宿定级并明确了划分条件。同时,增加了民宿评定退出机制,明确规定,出现卫生、消防、安全等责任事故等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其他事件,将取消民宿星级。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太山表示,退出机制是能上能下的机制,是动态评价的体现。
虽然行业标准的逐渐完备对从业者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但也倒逼民宿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除此之外还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相关制度规范的积极跟进,治安、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民宿等共享经济新业态,仍存在诸多政策障碍”,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说,“因此,需要抓紧研究和加快修订适应共享经济新业态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研究明确共享经济统计范围和统计口径,创新统计调查和动态监测方法,全面反映共享经济发展状况,逐步的提升共享经济治理的制度供给水平。”
对于租客、房东、平台三方利益摩擦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在共享经济时代,传统民宿慢慢的开始向共享住宿转变,共享住宿的房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营者,他们与消费者一样,都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的权益要得到平等保护。”
有分析指出,怎样让民宿保持持续发展,是民宿业需要仔细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民宿只有深挖特色化,紧抓规范化,保证生态友好,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保持活力不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