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扩容提质更有“颜值”惠州加快迈向优质生活圈

发布日期:2024-07-15 来源:产品中心

  如今,在西枝江桥桥头东平一侧,隆生商业广场已成周边居民购物休闲首选;三四年前,这里还是几栋破败的老商业楼。随着该项目被列入桥东“三旧”改造示范项目,企业进驻开发运营实现更新,区域环境得到一定效果提升。

  这是惠州城市更新提质的一个缩影。类似“老面粉厂”“老锄头厂”“老糖厂”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宜居社区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通过旧城改造、村企合作以及棚户区改造等方式,老旧村庄、厂房得到一定效果再利用、再开发,城市内涵得到不断丰富。

  不单是在具体项目运作上,在城市扩容提质的进程中,惠州的城市格局和定位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2016年底,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定位,城市格局向着“一市六组团”迈进。据惠州市住建局的统计,城市建成区面积已从1978年的13平方公里扩展2016年的330平方公里,非流动人口则从10万人增加到260万人,均增长26倍。

  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宜居宜业宜游的惠州构建泛区域化的优质生活圈无疑充满前景。延伸到城市扩容提质层面,惠州城市面貌越来越有“颜值”,作为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的城市内涵也不断深化,将有效承接区域城市群发展的需求。

  如何更有效率?市住建局负责人认为,城市配套和社区服务逐步提升是一个方向。记者发现,近年来,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惠州的城市水质保护、黑臭水体整治以及“水弹性城市”建设受到点赞。而被国家住建部纳入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将进一步助力惠州提升城市生态宜居属性。

  伴随推进新型城镇化,惠州的城市扩容提质加速。2016年,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奋斗目标,同时明确由临湖、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发展格局上,惠州由“一城三组团”向着“一市六组团”的格局进发。在推动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三大城区组团优化发展的同时,惠东、博罗、龙门三个县城加快扩容提质,逐步形成“一市六组团、多节点”网络型的城镇化发展城市骨架。

  宏观层面发展理念的优化,迅速指引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提质。随着滨海沿线的海岸带保护规划实施,以及博罗、惠东等县城提质发展规划出炉,各县区作为新兴城市组团成员迎来活力。

  不同于新兴城市组团空间广阔,中心城区由于在既有周期已经取得较充分发展,使得城市更新提质提上议程。今年7月,惠城区环保分局发布“惠州市惠城区江北望江片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意见,项目位于惠城区江北南区,规划用地面积约93万平方米,改造建筑面积约108万平方米的棚改项目迎来最新进展。“改造面积大、涉及人数多,且分布于城市主干道两侧,一旦落地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城市面貌的大提升。”相关社会人士在评价该项目时表示。

  这还只是一个方面。为更有效推进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市住建局还组织编制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指导城市老旧厂房、旧村庄的改造。在市国土局三旧办的统筹下,“老面粉厂”摇身一变成“现代绿色住宅区”,“西枝江桥头的老楼群”则迎来“现代商业广场”的华丽转身。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每一次改善都“点亮”城市面貌。

  与城市更新同步进行的保护和修补,亦需要我们来关注。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将广东省惠州市列为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的批复》,惠州正式晋身为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惠州“一街挑两城”的古城格局和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严格保护起来,城市文化肌理和历史遗留得到一定效果的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意味着拆建更新的路子被封闭,就眼前来看可能受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城市和城市居民来说,这是永恒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瑰宝。”市住建局负责这个的人说,留住城市的文化才是留住城市的“根”。

  一方面,老厂房建设成新社区,废弃楼发展成艺术创新园区,城市存量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的同时城市面貌也得到一定效果提升;另一方面,既有城市发展周期里的不合理也正在得到优化和修复,这为城市构建更优质生活圈提供动能。

  “黑臭水体的整治以及河道水清岸绿的改造最明显,河流流域周边居民的感受是最直观的。”市住建局局长甘少权在受访时介绍,继完成9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后,惠州今年将完成整治10条黑臭水体,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27条黑臭水体整治,还碧水绿岸于市民。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水质的提升还不局限于此。记者发现,在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惠州迅速为保护东江水质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西枝江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同时相继出台《惠州市区蓝线规划》《惠州市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效确保城市向海发展的路径落实。

  城市绿色节能层面的发展也渐出成效。在绿色建筑工作上,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标识评价,以及筹措嘉奖资金和纳入项目验收监管完善工作体系,惠州今年以来已陆续组织4批次绿色建筑标识专家评审,年度绿色建筑面积已突破50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惠州“水弹性城市”建设也提速。市住建局发布《惠州市水弹性城市示范区建设方案(草案)》,将城市新兴区金山湖片区纳入示范区,打造建设样本进而进行推广建设,计划到2020年,建成50平方公里水弹性城市;到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

  一系列城市提质的建设和规划工作,在带来城市面貌优化同时也受到了国家住建部门的肯定。今年7月,惠州正式被纳入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以及提高城市生态宜居属性等层面提供助力。

  此外,近期发布的《惠州市金山湖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草案)》,释放出金山湖将建设“惠州眼”“惠州塔”等城市坐标建筑的信息,受到关注。

  “城市发展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无论是不断的提高城市气质,还是城市辨识度,都需要具有城市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物,来作为这座城市特质和精神的象征。”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高级经济师、独立评论人顾海波说。

  沿着东江大桥一直往南,渡过金山大桥,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桥下两侧的金山湖公园小景,稍远些的地方,一排排现代化的高尚住宅楼依次排开,或已入住运营,或正在赶工建设……这就是当前已发展成城市新兴高端住宅聚集区的金山湖片区。

  时间回到10年前,这里没有路桥接驳、地势低洼,仍是一片滩涂,偶遇水涝则淹成汪洋一片。然而,在城市向南扩容提质过程中,随着桥通路通,企业迅速聚集发展,这里迅速成长为惠州最具发展活力的片区之一。

  随着片区内金山湖公园、红楼滩公园、鹿江公园等休闲绿地的构建,以及方直广场、十一小方直分校、中洲实验学校等教育和商业配套的建设,这里的基础配套也不断得到完善。

  如何更进一步?8月,惠州市住建局发布《惠州市金山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草案)》及《惠州市金山湖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说明书》。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背景下,在保留南部城市核心区、金山湖生态宜居新城等发展定位的同时,将金山湖提升为珠三角东岸高端休闲旅游养生区、深惠同城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更深程度地统筹和整合资源打造服务业产业集群。

  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金山湖区域作为惠州城市核心示范区的定位。在建设格局上,该规划也同样进行了匹配。类似于“广州塔”之于广州、“京基100”之于深圳,金山湖片区在“一廊四心六组团”空间格局廊道上集中规划布局“惠州塔”“惠州眼”等地标建筑,构建城市集中展示区。

  此外,在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过程中,金山湖片区还将按照惠州水弹性城市示范区进行打造。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38.8559亿元推进区域建筑和小区建设、市政道路、河道整治和公园绿地等建设工程的落地。

  惠州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78年的13平方公里扩展2016年的330.15平方公里,增加了26倍,市区非流动人口从约10万人增加到260万人,增长了26倍。

  惠州建成区内27条黑臭水体已全面开工整治,开工率100%,共完成累计投资约18亿元(含征拆费用),其中2017年度投资约7.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66%。完成清淤疏浚约16万立方米,建设截污管网30.1公里,对133个排污口实施截污,清理临时非法养殖场181家,生猪约2.5万头。计划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27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惠州实际建设用地规模为总面积的11.29%。“三旧改造和村企合作成效显著,在2012年至2016年间,惠州累计实施“三旧”改造项目面积2728.33亩,处置闲置土地面积6540亩。在棚户区改造上,惠州首个大型棚改项目江北望江片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93.23万平方米,改造建筑面积约108.53万平方米,改造户数约7240户。

  据统计,全市拥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00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馆藏各类文物10万多件。惠州历史遗留文物古迹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有效优化利用和保护起来意味着有效留住惠州人深远的乡愁情结。

  未来几年,惠州“水弹性城市”建设将迎来大发展,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50平方公里水弹性城市;到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同时,绿色建筑工作步入正轨,今年已陆续组织4批次绿色建筑标识专家评审,年度绿色建筑面积已突破500万平方米,已大幅超过年度建设目标任务。

  • 官方公众号

    官方客服

    版权所有©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联系电话:0791-8863803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361号 

    备案号:赣ICP备1801499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