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强调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财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预算制度改革则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首要内容。党中央对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行重要部署,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正因为这种形式上的特点,预算经常被称为“政府账本”。实际上,预算的内涵和作用远超一般意义上的账本,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强化预算约束意味着规范政府行为,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对预算制度改革进行重要部署,要求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方面实施绩效管理等,大力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加强预算公开、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现代预算制度初具雏形,预算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预算有力规范约束政府行为,关系着国家治理。政府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无预算,不支出”。同时,通过开展预算公开,实现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全社会监督。从这个方面说,预算把政府行为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比如,近日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各地严格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把资金更多用在民生保障上。但同时,花钱大手大脚、“三公”经费不降反增等问题仍时有发生。破解这样的一个问题需要从预算管理上下大力气,特别是加强预算编制源头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等。这就是通过加强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的一个体现。
预算和经济运行息息相关,关系百姓民生。预算规定政府收支计划,事关党和国家战略、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在实施财政政策、改善保障民生等方面有直接作用。近年来,预算安排加大抗疫、投资等支出力度,助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保持较大增幅,民生重点领域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合理的预算安排,践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应该说,近年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预算越来越公开、透明、规范。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如预算统筹力度不足、预算硬约束力度不够、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预算透明度需进一步提升等。这些问题是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一一破解,需要尽快建立起现代预算制度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