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一中6000名师生共唱《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近年来,大理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始终牢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要要求,站位全局谋发展、立足大理创经验、深化内涵树品牌、对全国争示范,以建设环洱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为重点,打造具有大理辨识度、全国引领性的“苍洱处处石榴红”品牌,着力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2016年,大理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2022年,大理州被确定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试点。
全面加强民族工作领导。大理州扛牢扛实党管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实行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双一把手”负责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州重要工作统筹谋划,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巡察和领导干部政治考察、政绩考核,纳入全州综合考评和各级领导班子考核评价。
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机制。全州建立“五年一规划、一年一考核、一月一调度”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全州建立健全示范县(市)、示范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经费投入等长效机制,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6年以来,州级财政共安排创建经费10835万元。实行示范区建设责任制,全方面实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三年行动计划,对获国家命名的县市给予1000万元资金奖补,截至目前,全州12县市均创建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其中有5个县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夯实民族工作基层组织。全面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和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全州各乡镇配齐配强民族宗教专干;成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组织18个,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常态化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不断夯实民族团结思想根基。全州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学习内容。
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落户大理,建成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实施四期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设计发布大理州“苍洱处处石榴红”形象标识,持续在媒体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专栏,在国家、省州媒体累计刊发7000余篇(条)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报道文章。组建宣讲团20余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讲4500余场次。
创新融合民间传统文化。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成,成功举办非遗数字高峰论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理论坛”全国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和民族文化“双百”工程,2016年以来,共实施民族文化项目140余个,打造了一批文艺精品;南涧跳菜、剑川木雕、鹤庆银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国内外。
持续厚植家国情怀。深入挖掘南诏德化碑、茶马古道等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中大理各民族心向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好故事;创造性传承和发扬以周保中、王德三等革命前辈为代表的红色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厚植全州各民族群众爱国主义情怀。实施四期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工程,共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街道)等20余个,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以洱海保护治理统筹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绿色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绿色能源产业跃升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高原特色农业产值突破679.4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昆楚大、大丽、大临、大保动车通车营运,通车里程达553公里、新增301公里,大理迈入了“高铁时代”。
乡村振兴结硕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等形式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全州实施棚户区改造12.98万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51.67万平方米;建成美丽乡村(村庄)337个,成功创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有序推进37个乡村振兴州级试点建设工作。2022年以来,抓好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推进3个重点示范村、4个巩固提升村建设。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成效显著。深入实施省“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和州“百村(社区)示范创建行动”、世居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程,建成96个州级民族村寨及15个世居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民族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大理州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架好一同成长新桥梁。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组织州内200多名青少年参加各民族青少年同心营交流活动,各族青少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开创民族共融新局面。成立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联盟,建设城市民族工作“石榴红苍洱”服务管理智慧平台。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月”“民族团结进步日”等活动,组织并且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拓宽同源共流新形态。在全州33个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内全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融入到导游讲解、旅游服务中,州内8大景区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景区联盟。整体推进非遗保护利用,建成非遗保护利用设施233处,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非遗馆6个,综合传习中心9个、传习所(点)184个。
大理州全面贯彻落实《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动平安大理建设,积极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民族政策法规纳入全州“八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建66个普法讲师团,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构建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开展民族宗教工作分析研判。多年来,全州未发生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重大件,连续被授予“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州”称号,多次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全州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坚实、幸福感更有保障。
实施“六大示范工程”,以共同体意识凝聚洱海保护治理强大精神力量。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体化、项目化、工程化。
全州坚持“融”的理念,促进创建工作向各部门各领域“联合作战、融合发展”转变。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建联创、共建共创模式,推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格局。(本版文字、图片由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