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古老的,佛教徒是现代的。”这句话来自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他在2016年读了几十本人工智能的书籍,希望尝试利用新技术进行佛法普及。
接收到语音指令后,贤二机器僧向后退了一步,并念念有词,“佛祖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扮相呆萌、会念佛经、口吐金句,两年前开始成为“网红”的贤二机器僧出现在科技展会上,引来了不少小姐姐们的围观。
除了带来贤二机器僧,龙泉寺信息中心创立者贤信法师还在TechCruch杭州2018大会上展开了一场关于“佛法,科技,创新和初心”的对话,这并非贤信法师第一次出现在科技论坛上。
最开始参加科技活动时,贤信法师心里也没底,第一次参加时,有的人觉得他可能走错了场子,随着贤二机器僧的走红与“天下武功出少林、最牛极客入龙泉”等说法的流行,大家也不像过去那么诧异了。
“目前贤二机器僧拥有120万粉丝。”贤信法师告诉钛媒体,贤二红了之后反而让法师们清净了一些,来寺里参访的客人争着看贤二,前几天有人到寺里找贤信法师,法师问他:“你该不会是先看看贤二?”对方说:“不用,我直接和你聊天就可以了。”贤信法师觉得感动,因为“人类第一次战胜了机器”。
原本,贤二是龙泉寺动漫中心的单幅漫画,后来演变成四格漫画、flash、动漫。2015年来了一个参访团,多数是人工智能专家,贤信法师叫了动漫中心的法师一起交流,在交流会上诞生了贤二机器僧的创意。“因为这样的因缘、因为这样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在贤信法师眼中,贤二机器僧与机器人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内涵。回答不光有趣,还有大和尚(指龙泉寺现任方丈学诚法师)多年来在网上对网友的回答,融入了佛学,可以触动人心;第二,形象。小和尚形象可爱,与过去高冷的机器人形象不一样,会让大家认为比较亲切。
“随着AI发展,贤二如果在语义识别层面有突破的话,就可以读经书、梳理经书里的脉络和联系,这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贤信法师对贤二的期待,龙泉寺信息中心刚成立时是从基础的佛门信息化建设做起,近几年较为重要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理《大藏经》。
《大藏经》的校勘分为版本、编目、校刊等几项内容,几年前整理的时候还得人工进行比对,不同版本作对比查错等,工作量非常大,原计划要10年,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参与。
2016年,藏经办公室成立,从技术和体例两个方面开展大藏经工作。并且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字识别引擎;
2017年,成立了AI与信息技术中心,用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探索,研发出能识别各种不同大藏经版本的整列识别引擎,并成功的将六十华严(除房山和敦煌两部之外)的大藏经版本进行电子化。
贤信法师告诉钛媒体,“希望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准确率,从最传统OCR识别开始用机器学习技术,把准确率提升10个百分点,包括用人工智能技术给古典经书做标点,标出来非常准确,包括逗号、冒号都有,这是比较新的进展。”
未来还有更多的研究方向,“我们现在只是让古文字、乃至手写体都认得很准,如果是综合的信息,它有没有可能识别呢?”贤信法师认为,AI发展到有一天,可以自动识别藏经的版本,那人工智能的意义不在于佛教本身了。
“佛教是古老的,佛教徒是现代的。”贤信法师曾在不同的采访中提到,这句话来自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他在2016年读了几十本人工智能的书籍,希望尝试利用新技术进行佛法普及。
佛法与科技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却被龙泉寺融合在了一起。在贤信法师看来,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讲究实证,一个是对外在世界的实证,一个是对内心的实证,“科技是追求物质世界的真,佛法是内心世界的真。很多在科学上做出探索、在技术上做出探索的人,最开始是抱着想为人类做贡献的心,佛教提出最慈悲的追求也是相共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去年贤信法师去西雅图和硅谷参访时,特意去了亚马逊第一家实体书店,“我进去以后感觉到非常浓厚的人文气息,虽然网上很多的评论在说他们数据为王、数据崇拜,但是我在这里恰恰感受到的是人文的力量。”
比如图书的引语会提到某句线万个人标注过,贤信法师感觉到同时和10万人达成了共鸣,这样的实体店书店考虑的不单单是用数据来赚钱,“将数据、人文情怀和经济利益融合在一起,这个维度是我们大家可以参考的。”
在2009年皈依佛门后,贤信法师对于科技的态度反而变得更积极。“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创新非常需要在自己的文化中找到一个根基,这是较为重要的。现在的科学技术创新很多是从西方文化里长出来的,自己的文化能否支撑这个创新,决定了未来创新的路是否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付梦雯)